当前位置:
宁波市供销社2025年工作要点
  • 阅读:
  • 时间:2025-09-11
  • 发布: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市委和总社、省社相关部署,紧紧围绕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奋勇实干争先,为宁波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贡献更多供销力量。

    一、抓住“一条主线”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融入实际工作。

    (一)突出深学细悟。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为农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两条定位、“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四项职责,深化学习,融会贯通。

    (二)突出笃学不倦。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课题,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理论素养、工作能力。

    (三)突出以学促干。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牢记职能职责,真抓实干见效,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发展蓝图转化为全市系统的生动实践。

    二、推动“三项改革”

    (四)全面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全市域推进“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资源,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贴心的服务举措。提升慈溪、镇海、余姚、海曙4个全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重点县建设成果,指导鄞州区社、宁海县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各区(县、市)全覆盖。高标准承办全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现场会。

    (五)稳步推进县级社有企业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明晰权责边界,优化产业布局,抓实项目建设,成熟一个,实施一个。2025年重点指导帮助宁海县社、慈溪市社、鄞州区社开展工作。

    (六)深入推行乡镇“供销专干”改革。落实“划定片区、集中办公、各联乡镇、有分有合”的要求,把深入推行乡镇供销专干片区化运行改革作为加强供销基层基础的基本工作抓细抓实。进一步理清工作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资源赋能,加强教育培训,让供销专干真正成为联系基层农民和农业主体的“跑村供销”。

    三、实施“五社联动”

    1.重要指示领社。

    (七)转化为战略规划。高起点编制宁波市供销社发展“十五五”规划。研判“十五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严谨科学论证,制定目标任务、明确重点工作、细化项目举措。

    (八)转化为工作合力。高质量开好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三次代表大会。把学习重要精神、落实上级部署与宁波工作实际、基层具体实践有机有效统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九)转化为前进动能。高效率抓好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完善市社专班机制,清单化、项目化、扁平化推进重点工作,把理念和目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2.服务三农立社。

    (十)坚持合作理念。注重市县联动,平台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人才共育。2025年市本级项目投资力争达到3亿元、增长20%,市县合作项目不少于10个。注重系统联动,加强与总社、省社的汇报沟通,积极推动与相关社有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口合作、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全市系统消费帮扶销售额力争达到5000万元。注重部门联动,加强与农业、住建、邮政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物流行业的对接联系,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供销+”合作模式。

    (十一)坚持基层导向。注重赋能强社、开放办社、产业兴社。提升基层供销社。讲求质量效益,加强规范运作。分类推进,落实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和省社基层组织“赋能强基”任务,重点建设海曙区凤岙供销社、慈溪市古塘供销社2个全国示范基层社,镇海区骆驼供销社、北仑区柴桥供销社2个省级示范基层社。启动村级供销社建设试点工作,选择平原村、山区村、海岛村、片区组团村等3-5个开展试点。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强化日常联系,提升业务效能。全市系统参办领办专业合作社达到800家以上。2025年清理空壳社14家、休眠社5家。壮大产业农合联。发挥助推产业、服务会员的作用。培育示范产业农合联10家,力争获省级认定的产业农合联突破60家。

    (十二)坚持项目带动。推动为农服务项目强链补链延链,实施“四个一批”。建成投用一批。建设运营鄞州鄞南、慈溪古塘基层示范社项目。力争建成镇海冷链配送工厂项目。全面投产“阿拉宁波”矿泉水(宁海)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改造提升海曙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农文旅融合项目开发。新建宁波供销产业园,打造集农资智能仓储、农事服务及配套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前期准备一批。做好总投资约1.5亿元的慈溪基质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布局大田托管、无人机飞防等综合社会化服务项目。谋划储备一批。谋划宁波西枢纽冷链仓储物流项目。研究麦冬“浙八味”种植开发项目。

    3.主责主业兴社。

    (十三)聚焦“农资供应”,全力建好主渠道。完善农资网络。依托市农资流通协会和市县两级农资保供专班,统筹做好农资储备和保供工作。推动市本级和余姚分别建设全国系统农资储备库和省级储备库。确保农资供应。扎实做好春耕、双夏农资保供工作。持续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任务。全市系统供应化肥、农药、农膜占比保持在65%、50%、30%左右。推动农资业务创新。鼓励农资企业开展集采集配、统购分销业务。

    (十四)聚焦“农业服务”,着力搭好大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发挥“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等各类服务主体作用,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服务质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展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作业、育秧育苗、粮食烘干、无人机作业等业务,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力争突破260万亩次。全市系统组织农技培训100场以上,覆盖5000人次以上。扩大农贷、农担、农险规模。培育服务样板。完成3家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建设任务。推动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10家。

    (十五)聚焦“流通体系”,合力织好品牌网。建立品牌基地体系。构建市、县、镇、村和线下、线上的“四级双线”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以销促产,助力农业“三品一标”行动。建立宁波农特产品核心产区认证和溯源体系,培育“阿拉宁波”直供地15个以上。建强品牌运营体系。以“阿拉宁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统合各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市本级开发联名产品30款以上,力争TOB、TOC端销售额分别突破8000万元、2000万元。借助央视等权威媒体,运用“短剧”等形式,对宁波小吃和土特产进行推广。建设品牌销售体系。经营好“阿拉宁波”线上和线下门店,新增销售渠道10个以上,举办供销品牌创意集市。扩大“供销微超”规模,策划1家大型会员店。

    (十六)聚焦“再生资源”,努力当好领跑者。持续完善再生资源循环体系。重点完善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建筑装修大件垃圾回收处置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集成前端数智收运平台、中端智能装备分拣、后端产品应用场景,打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复制推广再生资源产业模式。建成建筑装修大件垃圾回收处置设备生产基地(慈溪),分市内、省内、国内三个圈层推广,力争完成订单60套以上、落地设备40套以上。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世行二期项目建设,新设智能回收点位1000个以上。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平台经济。深化与中再生集团合作。夯实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力争平台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12%。积极开拓碳交易市场,谋划循环经济产业园。

    4.人才科技强社。

    (十七)加强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制定与新形势相配套的供销社人才培育和发展计划,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建强宁波供销“三支队伍”。坚持德才兼备、涵养生态。以德为先,以专业化为基础、高效化为导向,给年轻干部多压担、多锻炼,营造供销社人才工作“选用育留”良好生态。坚持内育外引、担当善为。注重实干、实绩、实效,内部培育与外部招引相结合,充实管理、经营、销售、研发等各个条线的复合型人才,锤炼敢挑“扁担”、善作善成的过硬作风。

    (十八)加快科技创新。增加业务含新量。推动为农服务项目、存量资产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升级。建好“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数字平台,按照“实用好用”的原则增强线上功能、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成果转化率。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坚定不移加强研发迭代,确保现有先进装备技术在全国领先。发展供销新业态。培育发展种业经济。推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新产品研发,促进渣土回收利用产业开发。

    (十九)加大战略投入。注重战略研究。加强形势和政策研判,把握市场走向,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投入。引导社有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健全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社有企业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社有企业研发和人才支出比重稳步上升。探索新兴领域。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供销电商、再生资源、外贸服务、农文旅融合等项目与平台中的应用。

    5.全面从严治社。

    (二十)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政治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按照“强基础、促业务、聚团队、创特色”的要求持续加强供销社党建工作。重视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打造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供销甬学堂”主题学习、“供销甬担当”主题论坛、“供销甬合作”主题探索等平台提振队伍精气神。建设清廉供销。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纪律与约束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支持派驻纪检机构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定不移将供销社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

    (二十一)提高治理水平。严格内控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企管理制度,推动监事会、社资委、财务审计贯通协同,提高预算管理、基金管理、绩效管理水平,加强社有资产运行管理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闭环机制,确保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重视加强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加快问题整改。把“七张问题清单”作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有效抓手。一体推进巡察整改、审计整改,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度。

    (二十二)建强供销队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浊扬清,大力营造“风正、心齐、劲足、事成”的政治生态和干事氛围。强化实干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弘扬供销特色文化。以“六干争先”机关文化品牌为抓手,努力建设“忠诚、敬业、务实、创新”的供销文化。传承“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讲好新时代供销故事,展现宁波供销风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