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宁波市镇海区供销社锚定“三农”服务核心,以实干创新为驱动,在主体培育、服务优化、品牌建设、人才培育等领域多点突破,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绘就强农富农的崭新篇章。
一、培育多元主体激活力,打造强农富农“市场矩阵”。多维度发力,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生态圈,激活农业市场活力。培育农资服务龙头企业,支持甬丰农资镇海分公司开展统防统治、庄稼医院等社会化服务,引入先进设备与专业团队,为农户提供精准生产指导,上半年全系统农资经营营收超5000万元,完成730吨农资淡季储备与200吨化肥应急储备,保障物资供应。推进“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澥浦基层社引入智能化番茄分选生产线,依据大小、色泽、糖度精准分选,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利润20万元;庄市基层社整合多元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平台。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导创建5家市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清理规范3家合作社,健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以政策奖励激发发展动力。定期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培训交流,提升管理与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二、优化服务链条提质效,织密助农惠农“服务网络”。围绕为农服务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助农实效。健全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6次专题会议解决改革难题,针对服务流程繁琐、部门协作不畅等问题,优化区农合联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高质量运营区“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农业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上半年各级农事服务中心服务面积超10万亩次、服务农民超3000人次,区级中心承办3场大型活动,接待20批次考察团,办理300余人次涉农服务事项,服务满意度达100%。组建“下基层、察农情、暖农心”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户的生产需求和遇到的困难。为农户配送近10吨配方肥,联合开展10余场支农活动,赠送150吨尿素和配方肥、5000斤早稻种子等物资,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扩大育秧育苗、农机作业等服务覆盖范围,切实为农户解决生产难题。同时,建立农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农户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想农户之所想,急农户之所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三、深耕品牌体系提价值,擦亮强农富农“金字招牌”。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产品品牌发展体系。创新“产业+农合联+农业产业主体”运行模式,将分散农户与优质农产品资源高效整合,推动“镇海草莓”“镇海番茄”等地理标志品牌升级,成功获取5000万元信贷授信,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全区番茄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常态化运营区农合联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区域特色+品类聚合”展销矩阵,设立帮扶专柜,展销单品超500个,上半年助力协作地区农产品销售超30万元;举办10场展销活动,实现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超200万元。精心打造共富工坊旗舰店,整合本地农产品、帮扶产品及非遗文创资源,创新“线上+线下+研学”模式,串联24个农旅非遗点位,移交运营后持续开展五项为农服务。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拍摄12条短视频、开展20场助农直播、参与6场共富市集,吸引近5万人次关注,全方位提升“镇字号”品牌影响力。
四、强化人才培育激活力,锻造供销事业“骨干队伍”。依托“供销・供享大讲堂”主载体,开展“四学联动”及大研讨,以思想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做足思想解放“实”功夫,形成推动供销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完善人才引育机制,通过规范化制度建设,开展师徒结对赋能活动,以科学评价选拔优秀社有人才,公开招聘2名专业人才,任用3名社有干部,充实人才储备库。推进供销专干片区化改革,优化岗位结构,实现专干队伍100%大学学历、平均年龄30岁以下;开展5场涵盖农村政策、短视频拍摄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