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4年工作要点
  • 阅读:
  • 时间:2024-08-30
  • 发布: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再出发一年,也是宁波“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的关键一年。宁波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按照总社、省社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全市供销社系统紧扣一个中心、发挥两大作用、推进三步战略、深化四主目标、实施五强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宁波供销新篇章。

    一、紧扣一个中心。即牢记“为农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民共同富裕,持续展现争先创优的好状态、示范引领的新作为,按照“创新实干奋进年”要求,努力在全国、全省系统保持先进、争当典型。

    二、发挥两大作用。即发挥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功能作用。持续推动以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为关键的综合改革,发扬供销社的独特优势,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发展活力;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扛起政治使命,弥补市场短板。

    三、推进三步战略。第一步,深化市社本级的社企分开改革,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双线运行”机制;第二步,强化全市系统行业指导体系,明确联合社职责定位,聚力解决“职能虚化、组织弱化、标识淡化、激情褪化、机构边缘化”等突出问题;第三步,推动各县级社参照市社做法深化综合改革,在全市系统形成市县联动、上下贯通、整体推进的“双线运行”机制。2024年起重点推进第三步。

    四、深化四主目标。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深入推进打造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服务“三农”的主阵地、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平台、农资供应及农事服务的主渠道、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主纽带这“四主”总体目标。其中:

    (一)“主阵地”建设向规范化规模化进一步推进。党建赋能、改革赋能、创新赋能、服务赋能、组织赋能,着力发展壮大供销社基层微观组织形态,2024年争取培育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以上,其中领办参办700家以上。在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推进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有关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向各区(县、市)推广,并因地制宜建成一批试点单位,形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二)“主平台”建设向综合化智慧化进一步推进。2024年,力争高质量运营农事服务中心100家以上,建成省级服务中心10家、市级服务中心40家;力争高质量运营产业农合联60家以上,建成省五星级产业农合联6家、四星级产业农合联25家。完成一站式“数智供销”系统平台搭建;大力推广“阿拉宁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形成供销服务、数字融合的标志性成果。

    (三)“主渠道”建设向体系化绿色化进一步推进。不断完善全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土壤改良与修复、测土配方施肥、职业农民培训、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和农产品冷链、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等服务。2024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保持250万亩次以上,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区(县、市)1个以上。推动“搭把手”再生资源智慧回收业务提质扩面,形成助力城乡环境服务和绿色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四)“主纽带”建设向专业化持续化进一步推进。推动全市103个乡镇和涉农街道的供销专干由“全覆盖”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明确任务清单、严格日常管理、促进交流培训,落实并发挥乡镇农合联执委会常务副主任职责,履行了解基层一线需求、发现农村一线能人、发展农民合作社、落实乡镇农合联任务等四项职责,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形成强基固本的标志性成果。

    五、实施五强行动。

    深化实施党建引领组织强效、综合改革赋能强基、流通服务保供强链、开放创新合作强企、资源整合数字强网“五强行动”,练好内功、展现形象,争创一流。

    (一)深化党建引领组织强效,打造一流的治理体系。

    1.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集体学习第一主题、干部培训第一课题,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常态化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2.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政治意识,突出政治引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社、全面从严治企,切实将党的领导融入到全市系统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构建特色党建品牌,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政治过硬、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3.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社,以高素质、高水平、高素养为要求,一体推进机关干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供销专干和现代“新农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实干担当、奋发有为的专业团队。

    4.强化供销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制定科学系统的综合业绩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重实干、讲实效、出实绩的氛围。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清廉供销”,努力打造勤勉廉洁、服务有方的供销文化。

    (二)深化综合改革赋能强基,打造一流的基层实体。

    5.以功能集成为核心,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落实浙江省关于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部署,推动全市加快建设县域“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围绕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打造镇海、慈溪、余姚3个典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整合数字信息系统,突出集成性、实用性,提升基层农合联服务能力。

    6.以社企分开为关键,推动县级供销社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三步”战略,推动各县级社参照市社做法深化综合改革,在全市系统形成市县联动、上下贯通、整体推进的“双线运行”机制,规范发展、提高效能。强化社资委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全市系统的社资管理和监督运行机制。

    7.以开放办社为抓手,提高专业合作社发展共建水平。整合利用各类主体资源,着力培育“大优强”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成员能力,提高规范办社水平,强化星级标准评定,优化全市系统合作社发展环境。

    8.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指导推进基层社建设示范样板。按照总社、省社要求,指导6家省级和3家市级赋能强基示范样板建设基层社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力争培育2家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基层社入选全国系统首批“千县千社”行列。推动社有企业全力支持基层社发展,推进县基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全市供销社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奖补机制,加大专项投入帮扶力度。

    (三)深化流通服务保供强链,打造一流的助农网络。

    9.完善现代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强化产业链思维,落实强链补链措施,进一步健全以化肥、农药、农机、农具为主的农资流通服务体系。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强化农资保供职责,建立健全市、县农资保供专班和保供联盟工作机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化肥储备等),确保重要时节、淡季及应急农资供应顺畅。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深化“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推进落实总社农资网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目标任务。

    10.构建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深耕商贸流通领域,做好农产品销售、日用消费品供应工作,形成自有加合作、线上加线下的全域网络。统筹好物流中心、展销中心、共富中心、供销微超联盟等资源,拓展供销微超布局,2024年新增10家门店,力争宁波各区(县、市)全覆盖。

    11.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构建以农事服务中心为平台、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农合联为纽带、乡镇农合联为基础、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触角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联合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二代”、返乡创业人员等,积极发展实体化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区域综合性服务和产业专属性服务,促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方式变革重塑。

    12.增强农产品品牌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阿拉宁波”区域公用品牌+县域特色品牌协同培育、推广和运营的共建机制,合力打造宁波农产品品牌矩阵。组织5场以上各类展销会,开发5款以上以“阿拉宁波”为核心的IP形象文创衍生品、50款以上“阿拉宁波”品牌土特产。

    13.拓展对口帮扶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完成山海协作销售额500万元、“832平台”销售额300万元。升级“数智两地仓”,协助打通消费帮扶产品生产、采购、存储、加工、销售、配送全链条,完善品控、溯源和数据归集体系。

    (四)深化开放创新合作强企,打造一流的社有经济。

    14.不断壮大社有企业。继续推动宁波供销集团独立高效实体化运行,按照宁波供销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投资计划做优做强做大,进一步夯实基础、扩充实力、提升效益、稳控风险,稳步推动宁波供销大厦项目、供销共富中心改造项目、马径地块供销产业园项目等。进一步健全社有企业内控机制,同步落实公司制改革、业务经营、项目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及“僵尸企业”处置等任务。

    15.培育为农龙头企业。策划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配送服务基地。力争全市系统社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农副产品经营企业营业总收入、农批农贸市场交易额、冷链物流企业营业额等关键指标继续稳步增长。

    16.布局涉农重点项目。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服务新型城镇化、服务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积极谋划整合市县两级资源,依托联合投资平台,围绕社企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择优进入项目库,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力争年度项目投资稳步增长。

    (五)深化资源整合数字强网,打造一流的创新品牌。

    17.推动数字农合联建设。根据全省数字农合联迭代升级统一部署,优化市、县两级数字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应用场景和功能内容,推动农业投入要素、服务资源、供需主体、市场信息等嵌入农合联数字化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形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格局。

    18.完善智慧回收系统。助力“两网融合”和“无废城市”打造,积极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搭把手”再生资源智慧回收系统提质扩面,进一步优化前端回收网点布局、细化中端分拣处理能力、强化后端开发利用功能,特别是构建“1+4+9+N”智能平台,即一网统管投递、运输、中转、处置4个环节,9大类可回收资源,N个数字化场景。筹建供销再生网。2024年新建全品类智能化回收网点500个以上,实现累计建成回收网点数量超过3800个、再生资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19.建成数智供销平台。完成“数智供销”一期项目。市社本级重点建设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线上庄稼医院等应用,县级社重点推动线下服务向更低成本、更高时效的线上服务转化,实现服务可视化、场景化、集成化。

    20.拓展供销电商业务。进一步增强供销电商的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运营策划、物流整合、订单处理等经营能力,积极创新销售模式,继续办好各类线上商城。稳步扩大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稳步提高快递单日发货量,保持“供销鲜选”等消费帮扶线上平台各项指标领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