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行动实施计划(2023—2025年)
  • 阅读:
  • 时间:2023-08-17
  • 发布:
  •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党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关精神,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根据《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部署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加快升级打造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主渠道,积极构建适应宁波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贡献更多供销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阵地培育夯实。带动壮大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强化与基层供销社、农合联的融合发展,形成供销社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和一线阵地。

    ——坚持主平台引导集聚。稳步推进开放办社,整合利用社会各类市场主体及其服务资源,深化数字化应用,以平台化的工作方式,着力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服务体系。

    ——坚持主渠道创新拓展。推进农资一体化经营,加快优化经营结构,积极向上游生产端和全过程生产服务延伸,大力发展育秧育苗、绿色防治、代耕代种以及大地托管等项目。

    ——坚持主纽带联结共建。发挥供销专干联系纽带作用,及时跟踪定位农民需求和实际需要,推动不同部门、机构和市场主体开展广泛合作,对接上级资源直达农业生产一线。

    (三)主要目标

    力争经过3年努力,全面升级打造有供销合作社鲜明特色和核心优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市为农服务的主要力量。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探索强化与省级龙头企业资源对接和联合合作,进一步推动全市经营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事服务中心为平台、产业农合联为纽带、乡镇农合联为基础、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触角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高质量运营农事服务中心100家以上,力争建成省级服务中心10家、市级服务中心50家;高质量运营产业农合联60家以上,力争建成省五星级6家、四星级30家;力争建成示范性乡镇农合联15家;打造三星级以上农村综合服务社100家;努力培育3个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土壤改良与修复、测土配方施肥、职业农民培训、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和农产品冷链、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等服务,拓展产前、产后及配套环节服务。到2025年,全市系统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180万亩次以上。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年涉农培训5000人次以上。

    ——服务方式变革重塑。以数字赋能为核心,以服务融合为导向,在根据全省部署推进2023年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基础上,加快有关工作模式、机制向全市各区(县、市)推广。到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线上线下融合的“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全省县域“三位一体”改革整体跃升作出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引领带动,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通过摸底规范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参办领办一批、融合服务一批,全市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量质齐升,联结、服务、带动广大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得到跨越式发展,不断补充供销社基层为农服务的新鲜血液。推进实施供销社基层组织“赋能强基”建设行动,推动广大基层供销社强化资产重组和对外合作,率先通过提升服务实现“消薄”、建强,积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等服务,打造一批“赋能强基”示范样板,成为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线平台。推动乡镇(街道)农合联、产业农合联不断丰富区域综合性服务和产业专属性服务,广泛联合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二代”、返乡创业人员、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实体化服务项目,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市、县两级有关社有企业对接上下,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强化服务基层的覆盖能力,探索创新未来农场、数字农场等服务新模式。

    (二)聚合资源,实施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实施供销社为农服务主平台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声誉优势,吸收、引领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区(县、市)农合联打造县域“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平台,系统集成涉农公共服务、市场经营服务多跨协同的为农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会化服务县域统一体系。持续提升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水平,落实分级管理责任,积极培育省级、市级服务中心,强化集成农业生产全过程、全要素服务功能,集聚区域各类服务部门和市场主体,构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实施产业农合联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星级管理,大力提升服务运营水平,通过叠加会员自有资源、引入外部优质资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构建覆盖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化、专属性服务平台,提升全市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继续开展“三位一体”新型村级服务社建设,充实完善山区、半山区及海岛等地的基层服务体系,在全市形成一批特色化村级服务样板。

    (三)创新探索,实施服务拓展工程。指导全市系统农资企业,在优化农资绿色供应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资经营服务内涵,推动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推广定制式、保姆式、一站式、全程式服务模式,积极参与土地托管、土壤改良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推动全市系统农产品流通、涉农金融等企业增强直接服务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能力,积极开发精准匹配农业基层一线需求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信贷保险等服务项目,同时进一步探索服务流程、服务模式的再造优化,畅通市、县服务资源对接乡村的渠道。鼓励支持农合联会员、返乡创业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挥乡土专家、一手经验的优势,创新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并联合其他主体打造农业服务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及时补足服务空白。强化与各级农科院、涉农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跟踪交流育秧育苗、施肥用药、农机作业、绿色生产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到各类社会化服务中。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美丽田园、未来农场、数字农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各县域打造若干个具有供销辨识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样板。

    (四)集成开发,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根据全省数字农合联迭代升级统一部署,优化市、县数字平台基本框架、应用场景和功能内容,同时探索建设宁波“数智供销”平台,为打造线上线下联通融合的社会化服务应用平台提供更大支持。市社本级重点打造以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线上庄稼医院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数字应用,形成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各区(县、市)全面开展数字化改革创新探索,呼应、对接基层农民需求,加快开发社会化服务应用场景,推动线下服务向更低成本、更高时效的线上服务转化,实现服务的可视化、场景化、集成化。在生产端,将农资、农技、农机等各类服务主体及其服务产品导入数字平台,与农户实现线上实时对接;在供销端,打通销售链与生产链,将产业农合联、合作社、大户等直连采购端,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在信用端,开发线上专属的信贷、担保、保险产品,大力推广线上申请办理模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农合联等探索建立病虫害预警防治、数字化基地管控、全产业链溯源、农机装备共享等特色模块化应用,形成数字化服务的“宁波经验”。

    (五)树牢标准,实施品牌引领工程。打造“阿拉宁波”市域集体商标+县域公用品牌协同培育、推广和运营机制,建立市、县公用品牌协调统一的产品标准规范体系,引导全市农产品生产和社会化服务配套供给的标准化。严格实施品牌标准,严把准入门槛,树立品牌声誉,引导农产品生产主体使用标准化的社会化服务,提高生产的标准化和可靠度,建立健全不合格企业和产品、服务的退出机制。发挥全市系统品牌引领作用和农产品电商企业等综合服务优势,统筹用好已有农产品品牌矩阵资源和品控物流中心、展销中心、供销共富中心、供销微超联盟等流通网络资源,持续拓展社区销售网络,建强品牌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响供销社社会化服务品牌,探索针对育苗、飞防、采收、冷链等服务领域建立服务子品牌,升级改造“甬创慧”等线上服务品牌,加强向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合联会员等的推广,建立品牌专属服务通道,构建覆盖全市域、高度标准化、质量可追溯的社会化服务引领品牌。

    (六)吸收培育,实施人才提升工程。推进机关、企业、事业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引才育才、选人用人制度机制,加快社有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自我培养,不断提升农资、电商、农信等业务板块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新型服务体系的能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团队。建强供销专干队伍,加快实现涉农乡镇、街道专干全覆盖,在基层打造一支组织、协调、培育为农服务资源和实体的骨干力量。实施“领头雁”工程,利用供销专干等力量,发现基层有能力、有情怀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的能人、善人,不断充实、生成社会化服务的新力量。打造供销社涉农培训服务品牌,拓展市供销社培训中心业务领域,统筹电商、农资、茶叶等社有企业、协会的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等。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培训合作,探索社有企业管理人才、基层服务骨干、农技专家等的委托培养模式,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高端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供销社、社属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分解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人。区(县、市)供销社要把建设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作为工作目标,深入研究区域内服务需求,强化精准对接,努力探索新平台、新模式、新机制,打造服务新样板,实现先行引领。

    (二)加大配套支持。各区(县、市)供销社、社属有关单位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投入,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服务项目和服务体系建设。各区(县、市)供销社要积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支持,把供销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工作列入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任务,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市供销社将积极研究利用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支持各地各单位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先行引领县建设。

    (三)加深督导宣传。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将纳入对区(县、市)的年度综合业绩考评,各地要根据考核任务,定期上报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做好分析研究并妥善解决。要深入总结工作成果、优秀经验和典型事例,形成调研报告、专报信息报送市供销社。要积极利用当地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做好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宣传引导,为树牢供销社服务品牌、持续壮大服务力量创造良好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