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立方米的水体,远海梭子蟹布幼98.18万尾,经14天的培育,一期仔蟹46.77万尾达到2.32公斤,育苗成活率为47.64%,大大超过蟹类育苗成活率10%的行业水平。”6月17日,在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宁波大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行的远海梭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现场验收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象山县攻克了远海梭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并一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在浙江省海水蟹种苗繁育行业尚属首次。
验收会上,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教授王春琳等组成的专家团,在察看育苗池、抱卵母蟹生长繁育情况、远海梭子蟹育苗生产记录,测量仔蟹的重量、密度和成活率,并听取育苗技术汇报后,一致同意该项科技成果通过评审。
远海梭子蟹,因外观造型花里胡哨,俗称“花蟹”或“兰花蟹”。它为暖水性蟹类,生活在较深的沙质或泥沙水域,主要靠自然捕捞,人工养殖极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及海南岛等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越来越大,野生“兰花蟹”日益减少。
大胜生物是象山县供销联社引进、象山县科技局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型水产企业。创始人韩胜明读研期间学习了大量蟹类育苗和养殖知识,并通过实践熟练掌握了育苗技术,了解到南方沿海蟹类养殖主要受困于优质苗种短缺这一行业现状。于是韩胜明研究生毕业后,就瞄准了远海梭子蟹、三疣梭子蟹育苗育种与养殖方面的市场前景,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等专家一起合作研究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
为攻克远海梭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这一技术,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任志明博士五年间前往浙江象山、台州、温州、福建莆田、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等地的海边码头、水产市场、养殖塘口,对远海梭子蟹的物种分布、自然繁殖状况、捕捞、销售与人工养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获得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2021年技术人员开始在宁波地区尝试远海梭子蟹的人工育苗工作,期间遇到抱卵亲蟹的长途运输死亡率高、南北区域海水水质不同导致的种蟹应激性死亡与受精卵脱落、幼体适口饵料缺乏、多重病原生物危害等阻碍人工育苗的关键堵点。
经过数十次的尝试,最终建立了育苗用水多重复合处理、益生菌水质调节与病原拮抗、寄生虫中草药防治等系列配套技术。
宁海天葵家庭农场的詹天葵,是本次远海梭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攻克后,首位尝试养殖这批“兰花蟹”仔蟹的养殖户。老詹从16岁就开始养蟹,已有30多年的养殖经验。“听说‘兰花蟹’生长快、发病少,我已经专门准备了30亩养殖塘,打算先运30万尾仔蟹尝试一下。”詹天葵说,如果养殖成功,这批“兰花蟹”国庆节前后就能收捕,欢迎大家届时到他农场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