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思想
  • 强党性
  • 重实践
  • -建新功
  • 民意调查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区(县、市)社“一把手”谈“四主五提·争先进位”丨陈盛杰:拉高标杆 优化服务 助力共同富裕
  • 阅读:
  • 时间:2023-10-10
  • 发布:海曙区社
  • 陈盛杰:拉高标杆 优化服务 助力共同富裕

    海曙区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陈盛杰

    “四主五提·争先进位”是贯彻为农服务宗旨、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也是推动“三位一体”改革持续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海曙区社将“四主五提”相关要求与单位重点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四主”推动改革攻坚,聚焦“五提”逐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强化合作、夯实基础上争先进位。

    一、围绕“主阵地”强化合作共赢

    走访农民专业合作社,摸清运营模式、经营实力、合作带动能力等,今年来,共摸底规范105家,改造提升30余家,领办参办12家。水稻产业农合联依托区育秧烘干中心为区内外水稻种植合作社提供生产服务,已完成早稻叠盘暗出苗32万盘,单季稻7.6万盘,连作晚稻25.7万盘,育秧量比去年增加超30%,早稻烘干量达20万斤,联农带农能力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产业农合联产业优势和农业龙头企业市场优势,以龙观供销社为试点,推广发展订单农业新型产销模式,借力产生“1+1>2”效果。供销专干“穿针引线”,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提供“生产、供销、信用”一站式服务,构建“供销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发展新格局。

    二、围绕“主平台”创新发展模式

    注册“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多家产业协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使用,去年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聚焦供销服务体系优化,着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海曙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建立海曙供销共富中心。充分发挥本地农产品溯源优势,整合、挖掘本区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结合对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打造农产品产销综合性服务平台。规范“南塘河”农产品生产标准,成立品牌指导服务站,开展“你点我讲”系列培训活动,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加大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投入和使用力度,今年基金额度超30万元,使用范围向为农服务项目合作上延伸。

    三、围绕“主渠道”提升服务能力

    做好农资保供工作,依托“农资公司网点(52个)+农事服务中心(9家)+村综合服务社(12个)”区、镇、村三级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加大有机肥和低毒、生物农药高效绿色环保农资供给、推广力度。稳定农资供应渠道,超额完成农资应急、淡季储备任务。指导社有农资企业落实“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确保农资质量过硬。大力实施“绿色供销”与“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指导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化肥定额施用技术培训。着力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农事服务中心,现有省级示范1家,市级示范3家,指导开展各类农事服务,今年已完成统防统治2万余亩,飞防1.2万亩次。

    四、围绕“主纽带”加强基层建设

    海曙区供销社已于6月底完成了供销专干全面覆盖工作,实现每个涉农镇(乡)、街道都配备有供销专干的目标。印发《海曙区供销专干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供销专干全面覆盖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专干来源、日常管理、人员考核等。结合前期开展的供销专干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对新进供销专干进行培训,使其能尽快开展工作,同时激发专干的工作积极性。按照“月报告、季度汇报、年度总结”的工作方式,提高区供销社与基层组织工作的紧密度,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逐步构建县基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陈盛杰工作照片.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