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下午,奉化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病毒初筛阳性人员后,区供销社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下沉基层的通知,全员取消“五一”假期,组织抗疫小分队,随时待命支援战“疫”一线。
子夜发出集结号
接到上级分派的具体任务,已是5月1日23时左右。区社领导第一时间在线分解任务:10名队员分别去大堰镇三兴村、鲍兴村、三溪村、东柘村、董家5村协助核酸检测,每组2人,每组由1名中层干部带队,要求在次日凌晨5:30分前到位。在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将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当领导问即将出征的10名队员有没有困难,大家的回答都是“没有问题,保证完成任务!”集结中的他们是:刚完成隔离执行任务的单忠益、汪昀再次出征。还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家属江勇、周晗、严静,他们“为大家,舍小家”,把孩子委托他人或关在家里。分队年纪最长的陆文武同志已年过五旬,凌晨3点就做好整装出发准备……
凌晨3点半,随着闹钟响起,10名志愿者匆匆完成洗漱,悄悄离家,拼车前往预先指定的大堰山村。
何惧雾深路途险
尚未褪去黑夜的山路,既是危险,也是考验。前往大堰镇的1小时半的车程并不轻松,盘山公路崎岖弯绕,行至半山腰处,视线昏暗,加之山雾弥漫,能见度差。
生产服务科科长江勇最熟悉山路,去的三溪村也正是曾担任第一书记的联系村,他在群里实时交流路况,不断提醒后车,要注意大雾、注意拐弯、注意岔道。“我们这一队要去的东拓村是大堰镇最靠山区深处的村子,路况、视线、时间,我们是早就考虑到的了,所以故意提早了出发时间,规定凌晨5点半到,我们提早到了5点10分。”供销服务科的陈雷勇说道。
前往董家村的单忠益和严静一组回顾这一小时半的车程仍心有余悸,“这段山路能平稳开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两个人的配合,我紧盯前方驾驶,她看导航提醒方向。”单忠益说,“正如这次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的全力配合才能渡过难关。”
披寒服务暖人心
山村五月的凌晨5点半,乍暖还寒。气温比山下低5-6度,队员们夏装尚感寒意阵阵。突发的临时任务,需要志愿者协调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不仅要跟前来支援的卫生医疗组对接沟通,还要和村干部一同布置整理扫码公示牌和核酸采样工作台,做完核酸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已悄然来到早上6:30,志愿者们来不及喝上一口热水,便匆匆地换上了“大白”衣服。女队员徐丹打趣说道,“山里气温低,再加上没吃早饭,人是冷的,但一忙起来不知不觉就热了。”
7时检测正式开始。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三兴村村民中会用智能手机也相对较少,大多数人都是使用身份证,有的身份证多次扫不出,导致扫码登记速度较慢。为加快速度,郭正刚、张静波等一行队员就直接用自己的智能机帮助年纪大的村民申领预约码,大大加快了登记时间,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赏。听说队员没有吃早饭,有热心村民还送来了稀饭、包子、米馒头,朴实的山里人再次让队员们体会到爱出者爱返。
据了解,疫情发生正处五一假期期间,鲍兴村有许多外来人员回村探亲,人流量大,人员成分复杂,像供销服务科的周晗、蒋良凯这样的“机动”志愿者在高峰时刻,一个人需承担记录非本村常住人口信息、扫描核酸预约码、维持现场秩序三项连轴工作,“本地和外地人员要分开登记,工作强度确实大。”在鲍兴村服务的周晗说。
东拓村的疫情防控现场,一位身穿防护服的走路些许颠簸“大白”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一问才知是个带伤上阵的年轻队员,“事发突然,人员紧张,轻伤不下火线”,汪昀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相比我身边从镇海风尘仆仆赶过来的医疗组成员,我做得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