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以“助力振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浙贝母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宁波举行。研讨会由中共海曙区委、海曙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曙区农业农村局、海曙区农合联等单位承办。省市区相关领导、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中医药生产企业代表、协会、种植经营主体代表等参加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举行了“浙贝母IP启动仪式”,还正式亮相了海曙浙贝母IP形象——“贝贝”。
浙贝母是浙江省著名的“浙八味”道地中药材之一,全省种植面积4万多亩,其中宁波海曙区的章水、鄞江、龙观等道地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达万亩左右,涉及农户8000多户近2万人,年提供商品贝母1500吨,产值超亿元,是海曙山区农民栽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海曙农业文化符号。
然而近年来,海曙区浙贝母产业遭遇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在外地新产区浙贝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区的浙贝母产业由盛转衰,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种植户将面临亏损,浙贝母产业衰退迹象明显。
为更好地谋划“浙贝之乡”振兴路,促进浙贝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海曙区将重振浙贝产业作为农业绿色崛起突破口,通过“发挥道地药材优势、补强科研攻关短板”,大力推进浙贝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擦亮浙贝母品牌。 针对浙贝种质资源退化问题,海曙区“借脑”浙江万里学院、浙江中医药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专家团队、建立智库,开展浙贝母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建立浙贝母规范化种植基地,专门用于浙贝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王忠华教授团队,还对浙贝母进行仿野生种植,通过科技助力,促进浙贝母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继续挖掘贝母文化,讲好浙贝故事,海曙区还将“浙贝母全产业链建设”列入了市级农业创新项目,启动浙贝GAP基地(良好农业规范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浙贝母精深加工,打造浙贝母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