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波市农合联理事会工作报告(20190704)
  • 阅读:
  • 时间:2019-07-06
  • 发布:

  •  


     


    宁波市农合联理事会工作报告


    宁波市农合联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委员会主任 李斌

    2019年7月4日


     




     


    两年多来的工作回顾


    2016年12月,市农合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农合联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农合联组织体系日臻完善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10个县级农合联、122个镇乡级农合联(含19个县级农合联街道办事处)、27个特色产业农合联,吸收会员5853个。市农合联集合了全市主要的涉农科技、金融、物流、保险、公共服务机构等,整合各类涉农服务资源,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县两级农合联均建有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中来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占三分之二以上,充分体现了农民主体地位。市县两级农合联执委会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形成“1+X”制度体系;镇乡级农合联制定完善工作细则和考核办法,借鉴成功案例,深入推进实体化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会员组织切实推进自身规范化建设。到2018年底,市、县、镇乡三级农合联规范化建设省级达标率100%。


    二、农合联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生产服务初成体系提升放大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自有的服务功能,加强农合联内部农业农村、气象、农科院等部门以及涉农服务机构的协作,成立由58位各领域农业专家组成的农合联专家组,强化服务协作机制;联合多个部门、融合多类资源,开展春耕、双夏服务月等农时应季活动,强化重点农时保障;拓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现代化科技创新服务,无人机飞防面积突破11600亩,强化高新技术推广;全市农合联每年组织开展农技培训超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1000人次,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近1000人次加强上门指导,强化培训指导服务。供销服务创新提升全市农合联深入实施“甬品千创”“品牌农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县联合推介特色农产品,每年举办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50余场次,宁海“圣猴”猕猴桃、余姚“味香园”葡萄、象山“红美人”柑橘等宁波品牌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量齐步跃升。积极参与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及省内外各类农产品展示、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动会员农户与农批市场、超市、学校等的直供对接。今年上半年,全市农合联农特产品展销旗舰店(南塘老街店)建成投用,与线上同步开展白枇杷、杨梅、水蜜桃推介活动,促销效果明显。信用服务亮点纷呈各级农合联不断加强与信用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联合合作,充分发挥这些会员的主人翁精神,创新特色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会员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奉化区“农信盈”金融支农服务入选全省农合联金融支农服务经典案例,受到朱从玖副省长、卞吉安副市长批示肯定,并在全市推广。慈溪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实现杨梅主产区全覆盖。江北区助农贷今年上半年已向农户免息农资贷款2900多万元。2018年,全市农合联联合金融机构向农户授信达49.94亿元,会员贷款余额达到31.7亿元,为农户会员节省利息近3000万元。


    三、农合联基层服务网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镇乡级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全省领先。市农合联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计划目标,因地制宜推进镇乡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农技、农资、农机、供销、金融等服务资源,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的要求,打造基层农合联共建共享大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72家,在全省“两年打造百家示范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计划中占25家,建成数全省第一。宁海县胡陈乡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被列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的考察点。余姚泗门、鄞州瞻岐、慈溪坎墩、象山定塘、奉化溪口、海曙集士港、镇海九龙湖等地的服务中心软硬件水平省内一流,慈溪、鄞州、余姚、奉化基本实现镇乡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全覆盖。产业农合联建成数量全省第一。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联合同类产业经营主体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突破行政区域局限,成为服务会员最直接、最精准的终端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产业农合联27家,数量全省第一。北仑、镇海的农旅融合产业农合联成为全省首创。慈溪杨梅、鄞州雪菜、奉化水蜜桃、宁海白枇杷、象山柑橘、海曙贝母等产业农合联,在新型农技推广应用、区域品牌营销服务、产品标准统一管理等方面实现高水平联合,引领会员抱团发展、增收致富。率先开展镇乡农合联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余姚鹿亭乡农合联立足当地交通不便、生态环境优良、农业产业特色鲜明的实际,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联合金融、保险、快递等服务部门,落实场地、人员、资金保障,建成村综合服务社,推动当地发展番薯粉丝、笋丝及旅游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目前,市农合联正在全市推广“鹿亭经验”,进一步充实农合联在基层,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海岛等地区的服务功能。


    宁波市农合联两年多来的工作,受到了广大会员和农民朋友的欢迎,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近两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中,宁波市“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宁波市农合联,以及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区农合联均被评为全省农合联建设先进单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农合联建设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服务能力还不够强,项目还不够全,规模还不够大;会员的获得感还不够强,从“盆景”到“风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组织发展比较慢,会员规模比较小,会员活动还不够多,合作与联合优势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下一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快农合联建设发展,努力在全市乡村振兴、“六争攻坚”行动中作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好成绩。


     


    下阶段的工作建议


    当前,宁波市农合联发展恰逢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农合联工作,分管的卞市长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前不久还带队考察了台湾农会,为我们带来了可资学习的先进做法与经验,为我们聚合服务功能、升级服务方式、打造现代化服务体系等提供了借鉴。除了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农民朋友对农合联发展有期盼,我们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在党对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全面加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大环境下,加快构建以农合联为综合服务平台的大服务、大产业、大合作发展新格局,正逢其时。


    下阶段农合联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农合联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导向,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目标,在拓展服务领域、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出实招、出新招、出硬招,推动全市“三位一体”改革和农合联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把农合联建设成为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更高效、与农民联系更紧密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推动“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打造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服务平台


    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覆盖全市镇乡。加强多方协同、加大要素投入、加快资源整合,争取今年年底前实现镇乡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全覆盖,50%以上达到示范标准。推动服务中心高质量运行,强化运营考核,确保覆盖全面、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推广“鹿亭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农合联村级服务社建设。特色产业农合联覆盖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争取到2020年,产业农合联覆盖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挥产业农合联资源集聚、精细分工的独特优势,为同业经营主体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加、销综合服务,组织带领农户走品牌农业道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助农增收。农合联线上服务平台覆盖全市农合联会员。加快市农合联线上服务平台的框架完善和服务试点工作,力争年内全面上线运行。坚持实用实效原则,强化线上线下衔接,努力把平台打造成为受全市农合联会员和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的网上新家园。


    二、健全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为农服务体系


    突出生产服务的绿色发展导向积极参与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庄稼医院、村级服务社等,深化全过程技术服务,落实肥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植保无人机飞防应用推广,推进农田病虫害统防统治,扩大统一机械作业覆盖面,探索大田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提升供销服务的助农增收实效。以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为切入点,推动“品牌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甬品千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力争到2020年,培育年网销额100万元以上的商家100家,打造30个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品牌,实现助农增收3亿元。积极发展农旅融合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强化信用服务的普惠便捷优势提升金融信贷、保险机构在农合联建设中的参与度,加快开发贴近会员需求的新型农业金融产品,加强农信担保服务,促进普惠金融扩面提质,推动全市农合联合作社会员信用评定率超过90%,授信率超过85%,助农融资额再创新高。加大新增服务的探索创新力度主动加强与政府涉农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承接政府购买或委托服务项目,特别是承接甬党发〔2016〕44号文件明确的农产品营销、电商物流、收储加工、信用担保等经营性服务事项。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探索开展合作社会计代理、农地流转、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新型服务


    三、培育担当作为、精准便民的经营服务主体


    培育经营服务龙头企业坚定发展农合联合作经营,聚焦为农服务主业,寻求发展前景好、普通市场主体做不了的经营服务项目,在农业综合性服务、农产品展销推介、电商综合服务、农村环境整治等服务领域,聚力培育经营服务龙头企业,带动农合联服务能力更快提升。壮大农合联会员。对农合联会员加强指导帮助,抓好农合联会员星级评定、信用评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清理工作。对优秀农合联会员实行政策倾斜,在技术、信贷、项目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引导农合联会员规范发展、诚信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农合联会员抱团经营、合作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整合涉农部门教育培训服务资源,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采取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经营管理人才,广泛培养农资应用、农机作业、农技农艺、农产品电商等应用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农民培训1万人次。


    四、完善科学规范、效能导向的运行制度体系


    强化农合联“两项制度”落实浙委发〔2015〕17号文件、甬党发〔2016〕4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两项制度”,对农合联建设基层经营服务网络、投资农业产业项目、补充农村合作金融风险补偿资金等给予更大支持,更好发挥农合联作为共建共享大平台的独特优势,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农合联管理体制及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市、县、镇乡三级农合联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层级分工,理顺运行管理体系。完善农合联理事会议事规则等基本制度,落实理事会的领导与管理职责,强化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执行力。建立健全农合联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提升农合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树好农合联的服务品牌。落实农合联工作考评机制。市农合联每年要对县级农合联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为农服务实绩,督促推进基层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经营服务创新、农合联建设资金投入、镇乡农合联实体化运行等重点工作。县级农合联也要对镇乡级农合联、特色产业农合联等开展考核,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和服务目标。同时,实施下级农合联对上级农合联评价制度,加强上下级农合联的工作协调。加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


    五、抓实永不懈怠、勇于创新的自身建设要求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农合联会员听党话、跟党走。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立足“三农”、勤勉尽责,担当作为、务实创新,在学思悟践中“改造自我,服务农民”。坚持活动强会有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农合联活动,创新提升春耕、双夏农资农技农信优质服务月成效,组织举办各类特色农产品推介促销活动,通过活动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拉近与农民朋友的距离。坚持会员主体。把发展会员、服务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快农合联新会员发展工作,吸纳更多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合联会员数据库、档案库,及时了解掌握会员动态,帮助会员排忧解难坚持典型示范。及时总结提炼、复制推广镇乡基层农合联为农服务的成功经验,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等多个渠道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展示农合联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传播农合联合作为农的崇高理念,凝聚支持农合联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同志们,当前宁波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献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