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季度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形势分析
  • 阅读:
  • 时间:2006-05-08
  • 发布:宁波供销合作联合社

  •     一季度,各地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届二次理事会精神,积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开拓经营,在做好元旦、春节等节日农村市场供应的同时,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农资商品备货和市场供应,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一、销售总额持续大幅度增长
        一季度,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33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4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09.75亿元,增长10.03%;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额216.37亿元,增长18.1%;农业开发企业产品销售额2.26亿元,增长35.33%,餐饮业营业额4.0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分月看,1月份增长7.13%,2月份增长17.3%,3月份增长9.5%。分地区看,除天津、山西、上海、浙江、重庆、新疆兵团6个地区下降外,其余25个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有北京90.44%、内蒙52.86%、江西45.2%、黑龙江41.1%、吉林31.97%、湖北31.78%、青海31.18%、山东20.66%。
        
        二、农资商品需求旺盛动销早,供销合作社稳价保量主渠道作用发挥好
        
        一季度,全系统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178.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42%,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3.2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化肥1212.48万吨,增长18.9%,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主要品种均大幅增长;农药7.38万吨,增长46.89%;农膜7.76万吨,增长12.23%。
        
        由于中央支持农业的各项政策公布早、落实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对化肥等农资商品需求旺盛,开年初始即进入春耕备耕高潮,化肥等商品销售较往年提前进入旺销期。分月看,全系统直接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1月份增长27.2%,2月份增长56.8%,3月份增长25.9%。
        
        分地区看,除天津、重庆、新疆兵团下降外,其余28个省(区、市)均为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其中,增长30%以上的有上海211.76%、安徽173.14%、吉林141.12%、江西111.44%、黑龙江104.41%、宁夏65.71%、新疆61.54%、内蒙51.52%、河南45.11%、湖北42.68%、湖南38.54%、江苏38.11%、河北33.66%、陕西33.47%、浙江32.82%。
        
        面对农资商品需求旺盛、购买提前的新形势,各地供销合作社集中力量,加强服务,采取积极措施稳价保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巩固了主渠道地位。一是加大货源采购力度,增加货源储备。一季度,全系统购进化肥1553.8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14%,其中,尿素512.43万吨,增长11.2%,磷肥198.71万吨,增长8.08%,钾肥90.6万吨,增长66.67%,二铵107.03万吨,增长41.03%;农药7.29万吨,增长22.93%;农膜8.26万吨,增长8.83%。三月末,全系统化肥储备比去年同期增长11.72%,基本能够满足春耕用肥需要。二是农资连锁经营发展迅速,起到了降价让利于农的效果。如江苏省苏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连锁经营降低了农资经营成本,使全市的化肥价格始终低于周边地区10%左右。重庆市铜梁县供销合作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销售的化肥占全县市场份额的85%,售到农民手中的化肥价格每吨比周边县低40元,农民受惠160多万元。广东省惠州市供销合作社增加农资连锁经营网点,扩大规模,降低了费用,使每吨化肥比去年同期降低120元。三是开展诚信经营活动。为了让农民买到更加放心可靠的农资商品,打造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诚信”品牌,3月13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全行业发起“2006年中国农资诚信助农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并向业内农资流通企业发出倡议: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开展诚信创建活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此次活动在农资行业引起较大的反响。四是开展各种形式优质服务,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如安徽辉隆集团公司开通了农资供应免费咨询热线,并常年聘请著名专家负责接听农民来电,答疑解难,热线自开通以来,已接听省内60多个县的上万个农民来电,科技服务上了新台阶。河北省邯郸市供销合作社和农资经营部门普遍推行了信誉卡制度,实行“四保双赔”,即:保证质量、保证数量,发现伪劣商品凭发票保退、保换,并设立34部举报电话,接受农民监督。安徽省临泉县供销合作社增加春耕生产“服务车”,深入乡镇50多次,开办“田间课堂”30多场次,发放科技资料1.2万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供销合作社成立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为当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及果树开展有机肥和无毒农药的推广试验,积极为农民提供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咨询。山东省德州市推行“农民用肥放心店”工程,联合工商等部门制定了“农民放心店”工程标准,在11个县、市评出了60家放心店,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为了让农民不出村屯就能买到农资商品,除在大的村屯设立固定网点外,还在边远山村设立流动网点,开展预约供应,受到边远山村农民欢迎。
        
        三、积极做好节日农村市场供应,消费品经营业务快速回升
        
        消费品经营一度曾是供销合作社萎缩最严重的一项业务。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和参加商务部“千村万乡”网点改造工程,消费品经营业务在各地全面恢复,发展势头良好,回升幅度加快。一季度,全系统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2.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65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
        
        分月看,1月份增长13.6%,2月份增长9.7%,3月份增长10.3%。
        
        分地区看,增长的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8个省(区、市),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宁夏88.24%,湖北38.82%、江苏25.09%、内蒙24.47%、云南24.13%、江西17.92%、山东17.25%、河南14.74%、福建13.59%。
        
        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旺季,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节日期间购销活跃的有利商机,精心准备,积极组织货源,扩大销售,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如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干鲜果品5148万元,干鲜蔬菜874万元,肉食禽蛋1040万元和大量糖果、烟酒、服装、电视机、年画、对联等节日商品货源。河北省张家口市供销合作社直属单位共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并成立了节日商品采购组,深入到北京、天津、山东、内蒙等地采购副食品、烟酒、菜、米、儿童食品等20多个大类1万多种商品,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元月份超市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4.2%。宁河家乐超市为做好节日供应服务,增加收款机100台,送货1000户,增加品种600多种。宝坻劝宝超市开展帮助农村低保户送货上门活动,给农民带去温暖和实惠,元月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9.8%。为了满足城乡居民节日对烟花爆竹的需要,供销合作社作为烟花爆竹的主要经营部门,为了确保烟花爆竹安全供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春节前即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的通知,各地供销合作社认真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取得了烟花爆竹安全供应和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双赢”的效果。1—2月份节日期间,全系统烟花爆竹销售额达到2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3%。
        
        四、农副产品收购额略有下降
        
        一季度,农副产品收购130.8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3%,主要是棉花收购34.19万担,下降25.88%,棉麻类收购金额46.89亿元,减少8.8亿元,拉动农副产品收购额下降6.7%。
        
        分品种看,除棉花、中药材收购下降外,其他农副产品均为增长。其中,茶叶类2.38亿元,增长7.69%;畜产品类1.93亿元;增长19.88%;干鲜果品类17.08亿元,增长20.03%;粮食油料类15.89亿元,增长49.2%;干鲜菜类3.64亿元,增长17.04%;肉禽蛋类7.21亿元,增长2.71%。
         (信息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发展部 《宁波供销信息网》转载)

    分享到: